close

遠離「蘋果臉」還我「珍珠肌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  目前的醫學要講到酒糟性皮膚炎Rosacea這個疾病,可說是簡單又複雜,簡單講它就是一個甚麼都不可知、甚麼都不確定、甚麼都不保證的疾病。複雜的分析上它又是甚麼都有一些脈絡可循、道理可推測的疾病。
 
        這是一個誤診率偏高也是平均診斷時間需要較長時間的疾病,有人認為酒糟屬於痤瘡樣皮疹Acneiform eruption(也就是指臨床上像是青春痘痤瘡)的一類,有人運用Acnerosacea酒糟性痤瘡的名稱或是直接給別名包括潮紅性痤瘡或玫瑰痤瘡兩種。但共識上來說酒糟並不是真正的痤瘡/青春痘。
  門診裡常出現那種季節交替、太陽曬冷風吹、壓力大熬夜沒睡好、情緒不穩定就會兩頰及鼻子泛紅、灼熱、搔癢的女性。大部分都可用這個疾病診斷。仔細觀察她們的臉會發現紅腫處並不一定與毛囊相符。患者雖也會有膿皰形成,但卻不會有粉刺。成因還沒有定論,但是現在多認為是先天體質,加上後天的因素,慢慢形成的。
 
       酒糟的發作年齡比一般青春痘晚,好發於30-50歲,女性占大多數,使用化妝品保養品容易有刺痛現象,若以病程來說早期只是出現偶發性潮紅並發熱、浮腫、之後逐漸發展成血管擴張,後期會浮起呈現丘疹、膿皰或暗紅結節,嚴重的患者可以有肉芽腫或皮脂腺增生,最後局部纖維化產生俗稱酒糟鼻Rhinophyma的情形。若以亞型分類可分為四型,也就是上述臉部泛紅是第一型。第二型是持續臉潮紅伴隨丘疹膿皰結節。第三型是局部的腫瘤,除了酒糟鼻還可發生於酒糟耳Otophyma、酒糟下巴Gnathophyma、酒糟眼皮Blepharophyma、酒糟額頭Metophyma。第四型是不等程度的眼部症狀,像乾澀、紅眼或畏光等。此種眼部亞型50%的患者合併出現,有20%疾病一開始就以此種亞型表現。
 
       飲食-若去歐洲旅遊,其實會發現西方女性酒糟滿街都可見到,男性患者也常飽受困擾,但是現在東方人的盛行率感覺上增加不少,也許是西方的飲食接觸過多也不一定,至少早期的觀念此病與酗酒有關,臨床上菸酒刺激物、食用辛辣刺激食物、咖啡、熱茶或火鍋類(前述這些有40%的患者可以因此惡化)也都有相關。之前的醫學報告也發現,有些患者會有胃部幽門桿菌的感染。
 
        藥物-被誤判當作顏面濕疹、曬傷或脂漏性皮膚炎治療的患者,會被給予外用類固醇治療。類固醇有強烈的消炎及血管收縮能力,酒糟症狀雖可迅速改善,但卻常形成依賴性,不用就難控制,造成惡性循環且副作用也會逐漸顯現。甚至有些酒糟,根本就是自行購買成藥外用類固醇濫用的結果,強效的擦過多,即使停用也往往要經歷大約半年的戒斷反應期,忍受短期急速惡化的事實,才可能逐漸痊癒。也有人認為此病是角質細胞受類固醇刺激所分泌的Kallikrein激肽釋放酶改變導致。
 
        內在及外在惡化因子-因為男性較少,荷爾蒙的因素在此病是極為關鍵,少部分患者傍晚必潮紅,另外還有其他可以同時存在的惡化因素包括情緒激動(60%患者可因此惡化)、日曬(60%)、溫度濕度改變(50%)、激烈運動、不適當皮膚保養品及化妝品等。
 
        蠕蟲-蠕形蟲Demodex是常見的皮膚寄生蟲,有至少10%的正常人有此蟲在皮膚上。此蟲在人體毛囊較淺層的為毛囊蠕形蟲(Demodex Folliculorum),毛囊深層的為短小蠕形蟲(Demodex Brevis)。年紀越老發生率也越高,糖尿病及免疫力低下者或紫外線照射下發生率也增高,女性的毛囊蠕形蟲比男性還多。這些線索都與酒糟發生一致,至於蠕蟲相關疾病例如口周圍皮膚炎Perioral dermatitis臨床與酒糟非常類似,甚至有人認為蠕蟲存在於毛囊會因此而刺激毛囊引起酒糟,蠕蟲腸胃道裡的細菌(Bacillus Oleronius)實際上也會引起像酒糟的發炎,甚至有酒糟樣蠕蟲病Rosacea-like Demodicidosis的診斷。
 
        其他-有人研究酒糟與心血管疾病有關。統計中發現病人較易有膽固醇高、體內發炎指數高、家族史裡較常發現有早發心血管疾病、抽菸及喝酒史。
 
       酒糟的盛行率一般認為在百分之五~十,若門診量大患者多卻診斷不多就有可能是忽略此病或誤判,常被當作成人型青春痘或是臉部溼疹處理。微細血管擴張的情形是最典型也是後期最難處理的表現,常常需仰賴脈衝光或染料雷射處理改善。酒糟鼻等局部組織肥厚時就必需使用外科方式治療。眼睛部分必須使用口服藥。分布上大約在臉頰、額頭、眉心、鼻子、下巴及眼睛。病灶的進展通常是很緩慢地,常常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,後期包括刺痛、灼熱感、微癢、脫屑或緊繃腫脹等。
 
       治療首要改變生活習慣:徹底的避免隔絕日常生活中的刺激誘發因子,效果勝過藥物處方。過度的菸酒食物刺激、日曬、太熱或太冷的氣候或環境、情緒壓力太大、激烈運動或不當皮膚用品等都應該透過行為的改變來避免。選用保養品或化妝品時,需要注意是不具刺激性Nonirritating、低敏感性Hypoallergenic及不致生粉刺性的Noncomedogenic。
 
        外用藥物一般使用2% Metronidazole,Azelic acid,Crotamiton、硫磺類藥膏或Sulfacetamide、Brimonidine tartrate、Ivermectin等少見藥膏,都需要長期而有耐心的使用至少2~3個月以上。異位性皮膚炎的非類固醇免疫調節劑Tacrolimus或Pemicrolimus藥膏,在治療及維持療效上也有不錯的表現,少數人建議外用Permethrin。
 
        口服藥物一般使用Tetracycline、Doxycycline、Minocycline或Erythromycin等,嚴重患者也可考慮口服Metronidazole、Ivermectin、Praziquantel甚至用到維生素A酸Isotretinoin。
 
        在治療初期,仍常需使用低強度的外用類固醇,並配合使用一些滋潤保濕乳液,可減輕類固醇停藥時的不適。在口周圍的病灶,還要注意選用較溫和的牙膏。另外不少特殊保養品內也有部分成分具有消炎功能。越早開始預防及治療,病情才不會進展惡化下去。千萬不要失去耐心,才能徹底減少復發的機會,應即早找專業有經驗且具耐心的皮膚專科醫師,提早診斷,預防及治療,達到控制病情。

 

  資料來源:承智皮膚科診所 院長蘇承偉醫師

arrow
arrow

    德妍思D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